CN EN
  • 品牌故事
  • 品牌资讯
  • 设计力量
  • 家居产品
  • 商务合作
  • 购买途径
  • 加入我们

热门搜索

YǍNG CHAIR pat-pat stool

规则之外,想象Z世代的空间主义

间则 X IDEAT理想家

媒体

2021.09.02

不被定义,也无需定义

 

 

即便曾被国际设计杂志 icon 评为“目前中国最有天赋的本土设计师”,陈旻也没有创立个人家具品牌,回国十一年,他更倾向以家具服务商的姿态从事设计。陈旻并非对品牌没有兴趣,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这是一个Total Design 的概念,面对的不仅是形式,还有人群、空间与情境。

 

 

▲ 设计师,陈旻

 

 

与陈旻一样,曾于澳洲游学10年的Bea Wu,也是在机缘巧合下萌生推出家居品牌的想法。因父辈身处地产行业,Bea 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的居住空间变革。房子不只是生存空间,而是琐碎日常构筑的生活史。室内建筑设计专业给予她对家居生活方式更为宏观的理解,而作为一位93年出生的年轻人,她为“间则”的表达注入与生俱来的Z世代基因。

 

 

 

▲ 主理人,Bea Wu

 

 

2019年,Bea与陈旻共同创立家居品牌“间则”,这虽然像一个迟来的契机,但幸运地拥有一个共识:我们不是在做产品,我们是在给用户提供一个家居的服务。

陈旻认为,从品牌的角度而言,一个从无到有的品牌需要的是更为紧密相扣的逻辑设计,从视觉到产品,从生产到市场乃至销售环节,它们不是去将就和补漏,而是因此及彼的相辅相成。在国内设计产业链还不健全的现状下,更需要通过预想最终的效果来制定每个环节的方针,这是挑战更是机会,也是“间则”这一路的主要坚持。

 

 



 

▲ 两栖动物,一个我和无数个我

 

 

作为设计师,陈旻在这过程中更像投石问路,收集别样回声。荷兰设计组合Raw Color 的创始人之一Christoph 是陈旻在Eindhoven 读书时的同学,在最初就加入了品牌的“头脑风暴”之中,“相互激发”是他与Christoph 合作时的感觉。“Generation Z”不仅是他们的设计与服务主体,同时也成为了“间则”(Gen Z)的音译来源,这个“谐音梗”非常巧妙,中文里意指“空间的规则”,恰恰就是陈旻对家具的理解。

新社交媒介的变化更迭,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转变,会成为重要的设计线索。传统家居空间分隔早已不适用了,与其默默忍受传统的秩序,不如尝试创造新的规则。一件家具,它不仅是组成者,还应该是参与者,如何使用代表着如何理解它的存在。

 

 



 

▲ 星际办公室,崭新的我

 

 

Raw Color 的大胆用色,为“间则”带来高饱和的视觉冲击。“0”(Zero)的元素出现,成为一个可被拆解与组合的原点。完整的0像是桌子的顶视图,竖着切开可能是沙发,拦腰截断又会化身为椅子。这种值得玩味的解构性,也成为了“间则”家具产品设计中的一种逻辑。模块化的单品能够组合成为新的家具,把二次创作的机会留给消费者。

 

 



 

▲ 17岁的迷乱禅意,真实如我

 

 

同样精彩的创作还有“间则”本次的广告创意拍摄,由时尚编辑Chow 掌镜的画面像多棱面拼贴出Z世代下的多元故事蓝本。无论是“两栖动物”“十七岁的禅意”还是“星际办公室”,主题词之下,除了既有的情绪,还有角色与态度。家居与人,保持着一种想象的张力。

 

 



 

▲ 恋物,不被定义的我

 

 

除了这几位创作者,陈旻甚至会在设计的开始就考虑到供应商与制作方的采用,借由这种磁石般的开放性,不断吸引同频共振的伙伴,彼此相连但自在,“在这个时间点上,我觉得与他们的相遇,让我过去所积累的工作经验都被激发出来。”

 

“间则”着眼于(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习惯变化,研究并贯彻到设计细节,能让人目睹着创意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结果。群体的理解让“间则”有了众多层次,从中看到不同创作者的影子或痕迹,会缠绕与堆叠,有碰撞也有退让,这是“间则”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多变、热情,拥抱虚拟,作为科技原住民的Z世代的年轻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沟通交流模式。空间早已超越了几何意义,风景也能在家里。现代家居不再紧紧围绕在电视机前,通达灵活的家居组合,消融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间则”释放着与Z世代年轻人同样的讯号—— “NEVER DEFINED”, 希望提供去风格化、包容且对环境友好的家居设计,把家居装饰变成一件没有压力且能表达自我的事。

 

在新发布的产品系列中,Blossom 沙发是首个落地完成的家具。沙发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实际是来源于它的多功能性。家庭的记忆与故事,也由此生发。宅家的洞穴与聚会的堡垒,年轻人在沙发上度过最长时间。需要关注的,是深陷在此的身体,如何找到最为舒适的位置。

 


 

 

▲ Blossom 沙发

 


Blossom 沙发是设计师在软体家具的形态、材质与灵活性上的多维探索,以模块化的极简结构赋予使用者极大的灵活创造空间,通过软包的调整可适应不同的空间场景。“成为一张和家庭一同成长的沙发”, Blossom 沙发为身体与记忆找到栖息地。

 

 


 

▲ Blossom 沙发,外置、可更换的软包带来放松的坐卧体验,丰富的色彩系统赋予了空间更多色彩与使用的可能性

 

 

宠物家居则是一个“意外之作”,最初的灵感启发来自为新产品的包装上。纸箱上不规则的“0”元素就像洞穴的入口,挖空之后无疑就是猫咪的最爱。有别于刻意可爱化的宠物家具,Jenga外形简约,不仅能满足猫喜藏匿在角落,穿梭于甬道的需求及磨爪子的习性,通过简单的堆叠,还可以为猫制造出一个四通八达的城堡。最重要的,这不是一件“仅”为猫而设的家具,它同样能作为小边桌或床头柜来使用。猫不具备“特权”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它已经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份子。

 

 


 

▲ Jenga,不仅是猫咪的游乐场,也可以做小边桌或床头柜

 

 

Bea 本身也是一位“猫奴”,她是第一位爱上这件作品的人。就像广告中的组图,少女在地上匍匐,猫反而站在了顶端,互为他者,才成为彼此。猫看到想钻,人看到就想放东西。陈旻坚信,好的设计能够融入生活,它能隐身于空间之内,又因细节闪闪发光。

 

 

 

▲ 恋物,不被定义的我

 

 

这种无意但精准的观察,也延续到了Yǎng Chair设计里。在大肆探讨“人体工学”概念的现在,Yǎng Chair 关注的更多是人坐在椅子上的习惯。

 

 

 

▲ Yǎng Chair,自然的材质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及对生物间互动的模拟,满足人体在各个动态中身体所需的承托,同时营造出轻盈、有机的独特气质

 

 

弯腰捡拾,反身聊天,侧坐倚靠或搁起双臂,年轻人的小习惯都被这把椅子完整识别。Yǎng Chair 宽大的靠背呈环抱之势,成为“久坐”知己,人与椅的互动,来自于对家具的信任感。这把轻盈的“仰”椅也获得了2021年德国设计红点奖。

 

 

 

 

 

 

▲ Yǎng Chair

 

 

陈旻曾凭借“杭州凳”入围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2018(罗意威基金会手工艺大奖),也是当年唯一个来自中国的作品。层层波纹状的竹皮形成自然的拱形,坐高因人而异,舒适感也不尽相同。

 

 

 

▲ 陈旻,“杭州凳”

 

 

这种微妙的变化渗透在陈旻的设计中:

 

 

 

 

有趣的是,相较于设计的“隐身”,由Chow 为“间则”所拍摄的广告则极力捕捉观众的凝视。Yǎng Chair 既可以倒挂在树上,也可以在“星际办公室”的基地里闪现。无论是“两栖动物”中的不断裂变的真身 ,还是“恋物”里人猫互换的游戏,这种突破传统家具呈现形式的广告,被陈旻认为是一种二次创作。拿到图片的Christoph 同样惊讶于这种大胆张扬的拍摄手法,强对比的色彩虽然给他的排版设计带来了挑战,但色彩之间的冲突,也能撞击一种平衡。对于习惯于实验、概念、即兴的荷兰人而言,这并不是个难题。

 

 

 

▲ 两栖动物,一个我和无数个我

 

 

 

▲ 星际办公室,崭新的我

 

 

Z世代的消费者中的成长环境里离不开各种社会议题,平权意识、气候变坏、超现实生活与阶级分化,他们天生热衷表达,贴紧心中的慌忧。Bea 认为,“家具、家居用品的选择及摆放方式都会融入空间主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喜好,尤其Z时代的用户会更追求与众不同,不只是要把家居空间布置好看,更在意这个空间是不是代表了‘我’的审美,有没有展示‘我’的独特个性。这也是间则想传达的理念,鼓励并支持大家更自信的表达自我。”

 

 

 

▲ 17岁的迷乱禅意,真实如我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这个多情婉约的城市给予了陈旻东方的浪漫主义,而自小游走于世界各地,在欧洲学习并开展个人的设计实践,集合在他身上的是一种无问西东的探索与追寻。

 

“与其说是我选择了它,不如说是它选择了我。”深耕家居设计行业的陈旻,当初也是由一个别人不愿承接的案子开启的。对于陈旻而言,“做了决定我绝对不会反悔,有时候冲到头破血流也没关系,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尝试。”创立“间则”,是一个反复尝试与验证的过程。

 

 

 

 

 

Christoph 回忆起这段颠倒时差的合作方式,并没有觉得不适。相反,一切都像回到学生年代,共同推动设计,步步逼近想要的作品。以一位荷兰设计师的身份去理解中国的家具品牌,再凭借这一套视觉语言,向世界展演。这个不断流动与反哺的过程,让“间则”这个项目变得更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荷兰语中,对“设计”(Design)的表达有两种,“vormgeving”意指“to give form”(塑形),“ontwerpen”则偏向以理性、功能为主导“设计”。这种一体两面的回应并不会阻碍创意的生发,相反,功能与形式齐驱的设计才是陈旻所追求的。“好的设计可以反推。如果不成立,那么这个设计可能并不到位。”面对一个作品,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为什么是这个工艺,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陈旻要在众多的“为什么”之中,得到一种确认。“除了这个选择,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让因与果彼此牵绊,这种严谨的工业设计思维也最终让这些看似浪漫随性,chill感十足的家具有着可供推敲的公式。

 

 

 

 

通达多国语言的陈旻,自称是设计创作的翻译者,不停地调整频道,与各方交流,传达着深深浅浅的想法。

 

 

也是陈旻这种极大的信任感,让每个参与者毫不吝啬地贡献出自己最具活力的创意。

 

 

Z世代的概念是流动与变化的,无法强加控制与定义。陈旻对《藏龙卧虎》中李慕白的所言十分认同,“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这些传统的留白意蕴与哲学,不知不觉地隐藏在“间则”的理念里。即便已经创作过众多经典家具品类,陈旻认为每一次创作都是全新的旅途,接触不同的人与环境,有着不同的目标与客体,但时间永远是筛选好作品的条件。风格有着封闭与排他性,这位反风格者更讲究的是一套隐藏在设计中的语言模式,“我觉得我作品中是有语言的,只是每一次用的是不一样的词汇,讲述的是不同的文本与环境。如果我设计的所有东西都长得一个调调,那必然是失败的,只能证明我没有理解设计。”

 

 

 

 

关注物件本身,并不影响对空间与场所的理解,陈旻的设计,也会以一种建筑师的思维去营造的当中的系统,重新审视城市、社会与个体的连结,再回归到日常去观察、思考Z世代者真正需要什么、留下什么与传递什么。

 

即便“间则”充满众多跨国度、跨领域的共创,但Bea 认为,“我不会把它简单归类于‘中西融合’,而是更鼓励用户通过‘间则’归纳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使用方式与生活方式。”用户就是创作者,这是对Z世代最好的“标签”。

 

 

 

 

 

 

 

▲ 间则主理人Bea Wu

 

 

理想家:

从合伙人/朋友的角度来说,创立间则以来在和陈旻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与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Bea:

近期给我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之间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了。在合作初期,我对于一些品牌相关的建议和提案的理解会比较模糊,但是经过将近两年的合作,我对于间则的思考和理解越来越清晰,并且发现我很多对设计和品牌的想法和他十分契合。我有时会怀疑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是最适合间则的,而在外界无法理解我想做的事的时候,我会发现陈旻给到的建议大多也是我内心深处追随的东西。

 

理想家:

从筹划、沟通到最终实现,对于间则目前呈现出来的样貌又有怎样的感受?

 

Bea:

其实目前的间则,按团队内部的话来说,也还是个“宝宝”,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现阶段呈现出来的状态,其实整体是在我预期内的,我希望她是具有多面性且大胆的。我现在会时不时翻看2019年夏天时陈旻工作室为间则做的第一份品牌提案,当时连间则这个品牌名字都没有,提案的第一页写着大大的“Brand X”,我想我也是希望间则可以真正成为一个Brand X,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品牌。

 

 

 

 

理想家:

对于不同群体的理解你是怎么理解当下的90后,乃至00后,间则的设计又是如何与他们的诉求产生契合?又是如何去与他们沟通?

 

Bea:

当我试图去理解当下的90/00后时,我其实更多地是在理解我自己的想法。我们这一代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与发展一起长大的,大家在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去更轻松地接触到原本接触不到的东西,了解不同的文化,在视野不断变得开阔的同时也能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喜好。虽然多多少少会受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大家勇于表达也热爱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

 

我们通过自身经历和对当代年轻人的观察发现,在打扮自己的居所时,“宁缺毋滥”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座右铭。就算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比起全权交给全案设计师负责,大家会更喜欢自己深度参与整个家装设计的过程,并且会以满足自我需求为前提来装扮自己的家。

 

喜欢展现和表达自己的不同,似乎成为了年轻人的共通性。而间则希望挖掘这些共通性背后真正的需求,落实到我们的设计上。我们会在前期的产品与设计规划阶段考虑到一个产品在多场景内的适配性,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去定义产品,同时也会研究现有市场上主流的精装修设计元素,让间则的设计在做到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在家中也不会显得突兀。

 

 

 

 

 

理想家:

在我们的理解中,间则试着想去做那个规则打破的人,创立新的秩序,可以和我们形容一下你们理解中的家居的新秩序吗?

 

Bea: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方式上与以前已经大有不同了,单纯以空间来定义家居的分类方式,我们认为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了。真正从人们的需求出发来定义家居分类,让家居装饰变成一件没有压力且能表达自我的事,是间则所坚持的初心。我们发现,当代社会有很多人家里的一些家具因为缺乏使用已经开始落灰,而我们希望间则所设计的家具是用户愿意产生互动的“好朋友”。我们现有的分类方式,就是基于与使用者的互动方式来定义的:支撑、收纳与配件。而从外观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不该用市场界定的设计风格来定义家居产品,我们希望提供去风格化并且包容性高的设计。

 

“我的房间很乱,但是我永远知道我要找的东西在哪儿。”这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也和我理解中关于家居的新秩序有一些共通之处——这是围绕着空间使用者的需求所制定的摆放方式,也许外人看来会有些混乱且难以理解,但这个秩序一定是能被自己所接纳的。

 

 

 

 

理想家:

间则下一步将会有哪些新尝试,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Bea:品牌刚刚上线,一切都还是未知的。在品牌的维度上,我希望可以先通过市场以及行业的反馈,来验证我们的品牌理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挑战。我们会持续探索与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合作,并且不仅限于产品设计合作;也会去尝试在产品的设计与规划初期就与我们的母公司——一家房产公司——去进行合作,把家具设计与一个家完整的设计过程衔接起来。

 

 

「家宅是庇护梦想者的原初“宇宙”。

世界在门外脉动,

好的家居应该是让人拨云见雾,

找到自己的岛屿。」

 

 

采访、撰文:Ewbar

编辑:习木

新媒体编辑:甜甜

图片提供:间则

 

关于间则

品牌故事 品牌资讯 设计力量

家居产品

支撑 收纳 配件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购买途径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21 杭州间则家居设计有限公司

备案信息: 浙ICP备202003914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92号